Q: 親愛的黃老師和小編,您們好:
我是在澳洲的聽眾,非常喜歡收聽黃老師的Podcast,老師對聽眾來信的開導,對我一直都是十分受用也有所啟發。我今天寫信給老師,希望老師有機會的話,可以開導我長期以來的困擾,謝謝。
我有一個很和藹善良的阿嬤,她今年已經98歲了,從小帶我長大, 她陪了我人生大多的時光。自從長大離家去讀書、工作後,我一直都對從小把我帶大的阿嬤感到很不捨和虧欠。
從我小時候阿嬤就與我們家人同住,我們非常親近,現在她年紀大了,家人把他照顧的很好,但身體老化所帶來的疼痛對她已經成了常態,也因為長期的不舒服和失落感讓她有憂鬱的傾象。
十年前,我很幸運的爭取到獎學金到澳洲攻讀博士,完成學位後便也順利的找到學術研究的工作,進而在澳洲成家立業。 COVID-19 爆發前,我每年固定回台灣,目的是和家人團聚,尤其是特別想陪伴阿嬤,每年回家都深感阿嬤又變得蒼老許多,我對無法陪伴阿嬤的自己,感到十分的愧疚。
數年前,我曾經因為想積極改善阿嬤的生活情況,數次打電話給爸爸請他積極處理阿嬤的情況而惹怒了我爸媽,可能就像別人口中的那種「美國孝子」,我覺得其實可以做的更好而訓斥了真正照顧阿嬤的家人。
我知道我自己這樣很不應該,所以我也不再說了,但在我心中的虧欠和愧對,卻仍然不斷累積著。阿嬤中聽,我打電話她也聽不清楚,我真希望能為阿嬤做些什麼,我又要怎麼調整我的心態呢? 希望黃老師可以給我一些寶貴的意見。
祝福 黃老師和小編 身體健康的平安
楊小姐 敬上
A:澳洲的楊小姐你好,
收到你的來信讓我心有戚戚焉,因為我小時候身體非常的差,所以幾乎是阿嬤幫我帶大的,而且我和我阿嬤同床共眠睡到16歲,甚至我們相約下輩子當母女。
結婚後我旅居國外,最牽掛的親人大概就是她了,當時不像今日電訊這麼方便,偶爾好不容易通個長途電話,幾乎都是帶著哽咽和不捨的愧疚才勉強掛上。
反而她老人家總是安慰我說,只要能知道我幸福平安她就無憾了,而且我已經有自己的家庭,要往前看不要老牽掛娘家。
我分享故事是要告訴你,你一定要和你的父母親誠懇的溝通甚至道歉。
因為就算他們照顧得不如妳意,但至少也比你鞭長莫及且光說不練的要來得強,何況長期陪伴和照顧老人家真的是非常辛苦的工作。
阿嬤98歲,頭腦再靈光身體再健康終究已是風中燭,在病痛和衰退中只剩下無奈和失落,或許已知生命快到盡頭了,因此偶爾憂鬱也算正常。
建議可以常和阿嬤視訊,雖然耳朵中聽但她可以看見妳的表情。不妨透過父母多問她一些妳小時候的趣事,因為阿嬤目前只記得往事,而現在和未來的人事物都難再擠進她的記憶卡了。
也許一聊起她過去帶妳的種種,她應該會很感慨且滔滔不絕。就讓她老人家講,講錯了講亂了也不要糾正她,因為她就是少了妳這位她心中最在意的聽眾。
妳阿嬤其實很幸運,因為能擁有也算高齡的兒媳侍候在旁。
所以妳要開心放心而且不須歉疚,是妳豐富了阿嬤的生命,不妨用平常心祝福阿嬤呷百二就好。
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幫助,加油並祝福!